宋铙歌鼓吹曲 其五
军澧南,溃飞鸟。
鹰隼⑴北来,龙蛇夭矫。
帝有初命,奉致讨。
临于荆,妖孽既扫。
胡驱而孕雉,入苍莽以保。
王旅长驱,飒振槁。
以仁易暴,戒击剽。
惟荆衡及郴,士如林,磔其节蟊。
春葩秋阴,我有造于南(自注:尼心切。)。
式敷德音⑵。
鹰隼⑴北来,龙蛇夭矫。
帝有初命,奉致讨。
临于荆,妖孽既扫。
胡驱而孕雉,入苍莽以保。
王旅长驱,飒振槁。
以仁易暴,戒击剽。
惟荆衡及郴,士如林,磔其节蟊。
春葩秋阴,我有造于南(自注:尼心切。)。
式敷德音⑵。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宋铙歌鼓吹曲 其五》是一首充满战斗豪情与政治理想的军旅赞歌,用生动的画面和比喻展现了宋朝军队南征的威武场景。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战场如画卷:猛禽与龙蛇的较量 开篇用"溃飞鸟""鹰隼北来"比喻敌军溃散如惊鸟,而宋军如猛禽般从北方压境。"龙蛇夭矫"形容敌军(可能指南方割据势力)负隅顽抗的扭曲姿态,但很快被"妖孽既扫"——宋军像秋风扫落叶般清除障碍。最有趣的是"胡驱而孕雉"这句,把败逃的敌军比作怀孕的野鸡(暗讽外强中干),狼狈躲进深山。
2. 仁政胜暴政的战争哲学 诗中特别强调"以仁易暴,戒击剽"(用仁德取代暴政,禁止劫掠),这揭示了宋军的政治主张——不仅是武力征服,更要建立新秩序。"春葩秋阴"的比喻尤为精妙:既像春花般带来生机,又如秋荫般肃清残敌,展现刚柔并济的统治智慧。
3. 南方新生的政治蓝图 结尾"我有造于南"(我要在南方建立功业)是诗眼,作者用"磔其节蟊"(铲除害虫般的恶吏)表达整顿吏治的决心。"式敷德音"(广布仁政)如同现代"政策宣讲",暗示将通过德政收服民心,让荆湘大地(荆衡郴)重现繁荣。
全诗像一部史诗电影:既有"鹰击长空"的战争大场面,又有"仁政安民"的治国特写,最后定格在"春华秋实"的希望画卷上。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以武止戈、化剑为犁的理想主义情怀,这在古代战争诗中尤为难得。
谢翱
(1249—1295)福建长溪(宁德市福安市晓阳镇人),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