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和守宴城楼罢留望江山怀古

历阳城楼多好风,南来和雨飞溟濛。齐纨四座寂不动,六月酒面鱼鳞红。

铃斋无讼日多暇,时引大旆摩晴空。宾来不问礼数隔,披襟倚槛欣迎逢。

平芜不断楚天阔,无数好山来望中。伊昔重瞳顾寰宇,八千西渡皆貔虎。

叱咤风云五六年,盖世拔山宁不武。力尽江头已萧瑟,秋风未央亦禾黍。

乱世英雄气颇粗,当时还羡紫髯夫。箭重舟偏徐转柁,舟中宾主亦欢呼。

龙骧露桡下三峡,春草不合临平湖。衣带萦迂宁足倚,桃叶渡之胜一苇。

三阁香消春梦残,空传玉树江南女。人间万事无妍丑,过眼纷纷尽刍狗。

祗有江山似旧时,从来却落渔樵手。怀春悲秋徒自苦,浮云去来我何有。

鸣丝案竹閒清唱,当轩更有盈樽酒。清时胜日临高明,未愧黄金垂六钮。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历阳城楼举行的宴会,通过眼前的美景联想到历史兴衰,最后回归到豁达的人生态度。全诗可以分成四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无数好山来望中")是宴会场景描写。诗人用生动的画面感呈现夏日城楼的惬意:凉风细雨让人舒畅,宾客们穿着轻薄的丝绸衣衫安静坐着,六月的酒宴上大家面色红润。主人不拘礼节,敞开衣襟倚着栏杆迎接客人,眼前是开阔的楚地平原和连绵青山。这些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宴会的轻松氛围。

第二部分("伊昔重瞳顾寰宇"到"空传玉树江南女")是历史联想。诗人望着江山,想起了项羽、孙权等历史人物:项羽力能扛鼎却最终失败,孙权在乱世中守住基业。用"箭重舟偏"的惊险场景和"三阁香消"的对比,暗示再辉煌的霸业终将消逝,就像南朝陈后主那些奢华的宫殿和《玉树后庭花》的歌声,最终都成了过眼云烟。

第三部分("人间万事无妍丑"到"浮云去来我何有")是哲理思考。诗人认为世间万物本无绝对的美丑,就像祭祀用的草狗(刍狗),用完就被丢弃。只有江山永恒不变,最终都归于平凡渔樵的生活。这里表达了看透世事的豁达,认为伤春悲秋只是自寻烦恼,人生如浮云来去,不必太过执着。

最后部分(结尾四句)回归现实。诗人在清朗的日子里登高望远,听着音乐喝着酒,觉得这样的生活已经足够美好,不需要追求功名利禄(黄金印绶)。这既是对宴会场景的收束,也点明了全诗主旨——在历史长河和个人际遇中,保持豁达心态,珍惜当下美好。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将一次普通宴会写得气象开阔,由眼前景联想到历史变迁,最后升华到人生感悟。诗人用"鱼鳞红"这样鲜活的比喻写酒宴,用"箭重舟偏"这样动态场景写历史,把深刻的哲理用"刍狗""浮云"等常见事物作比,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在永恒的自然面前,个人的得失荣辱都不必太过计较,活在当下才是智慧。

华镇

宋会稽人,字安仁,号云溪。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官至朝奉大夫,知漳州军事。平生好读书,工诗文。有《扬子法言训解》、《云溪居士集》、《会稽录》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