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无垢胡澹庵二先生清江亭记

一静心境融,飞跃昭上下。
大道元不磨,人情自荣谢。
两翁投遐荒,浩然独余暇。
悲此当道狐,羞彼立伏马。
命义俯仰间,谁复论冬夏。
一笑清江滨,瓦杯胜琼斚。
丙子复丙辰,居然百载下。
青山招我来,寒燠任更谢。
寤寤古人心,处变亦如暇。
纷纷艳孔张,翕翕啧贾马。
世道长江流,何人屹中夏。
漆室空兴嗟,且酌宜城斚。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高洁隐士在清江亭的闲适生活,同时讽刺了世俗的趋炎附势,表达了作者对坚守道义的推崇。

全诗可分为三层意思: 1. 前八句写两位先生(张无垢、胡澹庵)虽被贬偏远之地,却保持豁达心境。他们看透人情冷暖,不屑与当权小人("当道狐")和趋炎附势者("立伏马")为伍,在艰难处境中依然坚守道义。

2. 中间六句用时间跨度(从丙子到丙辰约百年)展现历史沧桑。青山依旧,寒暑交替,但古人处变不惊的智慧依然值得学习。这里用"青山招我"的拟人手法很生动。

3. 最后六句批判现实:世人盲目崇拜孔子张仪这样的名人("艳孔张"),热议贾谊司马相如这类才子("啧贾马"),却无人能像中流砥柱般坚守正道。末尾以"漆室"典故(喻忧国忧民)和"宜城斚"(普通酒杯)作结,暗示与其空叹,不如饮酒自适。

诗中对比手法很突出:将两位先生的清高与世俗的浮躁对比,将亘古不变的青山与变幻的人事对比。语言上"瓦杯胜琼斚"这样的句子特别精彩,用粗陶杯胜过玉杯的比喻,说明简朴生活的可贵。全诗在闲适的表象下,藏着对世道的深刻批判。

刘黻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