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行人在旅途中的内心矛盾与自我反思。
前四句用"青山"和"尘"的对比,形成强烈的画面感:青山明明干净明亮,行人衣服却沾满尘土。表面写景,实际暗喻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纯净的自然就在眼前,但被世俗所累的行人却无法真正回归自然。
中间四句直接道出矛盾心理:不是不能回家,而是被现实牵绊。用"苦相违"三个字,把人在世俗责任与内心向往间的挣扎写得淋漓尽致。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渴望用溪水洗净"从前非",这个"非"可以理解为过往的错误、世俗的沾染,或者违背本心的选择。溪水象征自然的力量,也暗示着重新开始的希望。
全诗妙在: 1. 用简单的意象(青山、尘土、溪水)构建出深刻的人生困境 2. 把常见的羁旅题材写出了新意,不是单纯思乡,而是对生活方式的反思 3. 结尾的"洗"字用得极妙,把抽象的精神净化变得具体可感
诗人通过旅途所见,道出了现代人依然会共鸣的命题:如何在现实压力下,保持内心的纯净与本真。
刘汲
刘汲(?-1128年)字直夫,眉州丹稜(今属四川)人,宋哲宗绍圣四年中进士,知开封府鄢陵县。历通判隆德府、河中府,辟开封府推官,谪监蓬州酒税。宋钦宗时,起为京西路转运副使,驻守邓州。高宗建炎元年,加直龙图阁学士、知邓州兼京西路安抚使。抗击金军,力竭而亡,褒赠太中大夫,予谥忠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