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天章寺秋夜赏景时的感受,充满了超脱尘世的意境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前两句写景:在风景优美、秋高气爽的夜晚,作者站在栏杆旁,看到满月初升,感觉自己仿佛要羽化登仙。这里用"人欲仙"的夸张手法,表现美景带来的精神愉悦。
中间四句写寺庙环境:寺庙隐没在云雾霞光中(烟霞表),让人感觉置身于星空之下。这里提到寺庙珍藏的墨宝(宝墨)已随先人升天,但寺庙的美名仍在人间流传。通过"天上"与"人间"的对比,突出寺庙的神圣感。
最后两句抒情:劝告游人不要匆匆游览,因为人生短暂,下次再来可能又要等好几年。这里透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惋惜,也暗含要珍惜当下美好时光的深意。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将寺庙夜景、个人感受和人生感悟融为一体。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了我们都有的体验:美好的事物总是转瞬即逝,提醒我们要学会驻足欣赏。
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