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闻笛

孤灯黯黯月明明,院冷楼寒梦不成。
离恨已无肠可断,谁家犹送断肠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失眠的夜晚,诗人被笛声触动愁绪的场景。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写环境:屋里一盏油灯忽明忽暗("孤灯黯黯"),窗外月光却格外明亮("月明明")。院子空荡荡的,小楼透着寒意("院冷楼寒"),冷得人睡不着觉("梦不成")。这里通过光影、温度的对比,营造出孤独凄清的氛围。

后两句写心理活动:诗人说自己早已尝尽离别的痛苦,连"肠子都断完了"(夸张说法,指痛苦到极致),这时候偏偏不知谁家又传来令人心碎的笛声("断肠声")。这里用"无肠可断"与"断肠声"形成巧妙呼应,就像在说"我的痛苦已经满到溢出来了,这笛声偏偏还要再来添一笔"。

全诗妙在三点:
1. 用"灯暗月明"的视觉反差,衬托人物内心的矛盾
2. "肠断"这个老意象被翻出新意——不是正在断,而是"已经断无可断"
3. 结尾的笛声像突然插入的画外音,让已经饱和的愁绪又加深一层,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

就像我们现代人深夜失眠时,突然听到远处传来忧伤的音乐,那种"雪上加霜"的共鸣感,古今其实是相通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