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竹林玉老三首 其二

我似吴牛喘月光,领疮磨鞅巧相妨。
何时饱听林间笛,了却官租稼涤场。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非常生动的比喻和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农民被沉重赋税压得喘不过气的痛苦,以及渴望摆脱束缚的愿望。

开头"我似吴牛喘月光"特别形象:把自己比作一头累得直喘气的耕牛,连看见月亮都害怕(传说吴地的牛怕热,看见月亮以为是太阳就会喘)。这个比喻既夸张又真实,一下子让人感受到农民被压榨到极点的状态。

"领疮磨鞅巧相妨"是说牛脖子被磨破的伤口和牛轭互相摩擦,暗指农民就像这头受伤的牛,被官府的各种巧立名目的赋税("巧相妨")折磨得伤痕累累。

后两句是农民的梦想:什么时候能悠闲地听听林间的笛声,等交完官租后好好收拾打谷场。这里的"饱听"用得特别妙,连听音乐都成了奢侈的愿望,反衬出现实的残酷。最后"涤场"二字很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看见农民在辛勤劳作后清理场院的场景。

整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用最日常的农村生活场景(耕牛、打谷场),说出了最沉重的生存压力;用最朴实的愿望(听笛声),反衬出最无奈的现实。诗人没有直接骂官府,但通过老牛的痛苦和农民的梦想,让读者自然感受到赋税之重、民生之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