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子诗追和杨廷秀韵
松花冈头雷雨急,坡陀流膏渍香汁。
新泥日蒸气深入,穿苔破藓钉戢戢。
如盖如芝万玉立,紫黄百余红间十。
燕支微匀滑更湿,倾筐盛之行且拾。
天随杞菊谩苦涩,采归芼之脱巾笠。
桑鹅楮鸡皆不及,嫫姑天花当拱揖。
盐豉作羹炊玉粒,先生饱饭踏晓日,更遣樵青行负笈。
新泥日蒸气深入,穿苔破藓钉戢戢。
如盖如芝万玉立,紫黄百余红间十。
燕支微匀滑更湿,倾筐盛之行且拾。
天随杞菊谩苦涩,采归芼之脱巾笠。
桑鹅楮鸡皆不及,嫫姑天花当拱揖。
盐豉作羹炊玉粒,先生饱饭踏晓日,更遣樵青行负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采菌子的生动画面,充满了山野情趣和生活气息。
开头用雷雨交加的松花冈作背景,雨水把泥土浸润得像流出的香汁,新泥在阳光下蒸腾着热气。这里用"膏"形容肥沃的泥土,"香汁"的比喻让人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
接着描写菌子破土而出的场景:它们像钉子一样穿透苔藓冒出来,有的像伞盖,有的像灵芝,密密麻麻地挺立着。紫的、黄的、红的菌子色彩斑斓,"燕支"(胭脂色)的菌子表面光滑湿润。人们提着竹筐边走边采,连头巾掉了都顾不上整理。
后面通过对比突出菌子的美味:陆龟蒙(天随子)爱吃的杞菊显得苦涩,桑耳、楮菌都比不上,连珍贵的嫫姑菌和天花菜都要对它行礼。用盐豉做成菌子羹,配上香喷喷的米饭,诗人吃饱后踏着晨光出门,还让书童背着书箱跟随——这个结尾特别有生活气息,把采菌、烹菌、品菌的乐趣一气呵成地展现出来。
全诗妙在把寻常的采菌小事写得活色生香,通过比喻(如盖如芝)、色彩描写(紫黄百余红间十)、动作描写(穿苔破藓)等手法,让读者仿佛能看到菌子的可爱模样,闻到山野的清新气息,感受到农家生活的质朴快乐。最后"饱饭踏晓日"的满足感,更是传递出简单生活带来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