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昌黎上宰相书
文章起八代,昌黎擅名誉。
观其文集中,屡上宰相书。
汲汲求自试,皇皇无安居。
如此大才人,竟为饥所驱。
可见盲宰相,眼中皆无珠。
或嫌其自荐,毋乃毛遂如。
岂知文公心,胞与同寰区。
忧世复忧民,才略胸中储。
后人无其实,慎勿袭其虚。
摇尾而乞怜,此谓贱丈夫。
观其文集中,屡上宰相书。
汲汲求自试,皇皇无安居。
如此大才人,竟为饥所驱。
可见盲宰相,眼中皆无珠。
或嫌其自荐,毋乃毛遂如。
岂知文公心,胞与同寰区。
忧世复忧民,才略胸中储。
后人无其实,慎勿袭其虚。
摇尾而乞怜,此谓贱丈夫。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道理:大文豪韩愈(韩昌黎)这么有才华的人,为了谋生也得多次给宰相写求职信,说明当时的领导们真是有眼无珠。作者替韩愈鸣不平,说他的自荐不是摇尾乞怜,而是心怀天下。最后提醒后人:没真本事就别学这种表面功夫。
全诗分三层: 1. 先说韩愈的尴尬处境(前八句)——文章写得天下闻名,却要低声下气求工作,连饭都吃不饱,讽刺宰相们都是"睁眼瞎"。 2. 为韩愈辩解(中间六句)——说他像毛遂自荐不是为私利,而是心里装着百姓,有治国安邦的真本事。 3. 敲打后人(最后四句)——警告那些跟风模仿的人:没韩愈的格局和才能,光学会点头哈腰,那就是真没出息了。
最妙的是用"摇尾乞怜"这个画面感极强的比喻,把阿谀奉承的小人嘴脸活灵活现画出来了,和心怀苍生的韩愈形成强烈对比。就像现在说"有些人简历包装得漂亮,肚子里全是草包",既幽默又一针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