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道中述怀
太白烂中宵,风尘满寰区。
南北酣战伐时,闻庚癸呼。
九重渴献凯,宵衣问军需。
凛凛大司徒夙,夜疲支吾。
使者纷纷出,衔命远驰驱。
往者闻滇云繁,富雄坤隅。
迩来日萧条,频年困供输。
凿山采赪铜开,局铸青蚨。
迢迢转运艰,靡费价直踰。
黄银与采石不,堪食与襦。
谁云深取易,货市自蛮奴。
汲井煮牢盆终,日鸣辘轳。
上以充贡赋,下以给朝脯。
有吏夜到门,剋期了积逋。
昨行经破屋,如闻声呜呜。
岂忘国计忧无,奈苍生痡。
况乃出人间,泥沙异锱铢。
我持黄纸来所,职亦催租。
古人戒聚敛,念此独长吁。
聊为慰藉语挂,壁见谓迂。
皮存毛乃附,斯言岂厚诬。
南北酣战伐时,闻庚癸呼。
九重渴献凯,宵衣问军需。
凛凛大司徒夙,夜疲支吾。
使者纷纷出,衔命远驰驱。
往者闻滇云繁,富雄坤隅。
迩来日萧条,频年困供输。
凿山采赪铜开,局铸青蚨。
迢迢转运艰,靡费价直踰。
黄银与采石不,堪食与襦。
谁云深取易,货市自蛮奴。
汲井煮牢盆终,日鸣辘轳。
上以充贡赋,下以给朝脯。
有吏夜到门,剋期了积逋。
昨行经破屋,如闻声呜呜。
岂忘国计忧无,奈苍生痡。
况乃出人间,泥沙异锱铢。
我持黄纸来所,职亦催租。
古人戒聚敛,念此独长吁。
聊为慰藉语挂,壁见谓迂。
皮存毛乃附,斯言岂厚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云南楚雄地区百姓在战乱和苛捐杂税下的苦难生活,充满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剥削的批判。
开篇用"太白烂中宵"(金星在夜空中异常明亮)象征战乱年代,全国陷入动荡。朝廷为筹集军费不断派使者催税,而曾经富庶的云南如今萧条破败。诗人用具体细节展现百姓的困境:人们被迫开山挖铜矿铸钱,但运输成本比铜钱本身还贵;辛苦煮盐上缴朝廷,却连温饱都难保证。
诗中特别描写了催税官吏的凶残("有吏夜到门")和百姓的哭声("破屋声呜呜"),形成强烈对比。诗人虽然身为官员("我持黄纸来"),却对这种剥削感到痛心,用"皮存毛乃附"(皮都不在了毛往哪依附)的比喻警告统治者:过度压榨百姓最终会动摇国家根基。
全诗通过真实的生活场景(采矿、煮盐、催税)、生动的比喻和直白的感叹,展现了诗人作为知识分子的良知:既理解国家需要税收,更同情百姓疾苦。这种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关怀,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