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宝诸公事

忠贤赴国方忧北,奸党全身却落南。
祸福难从当世问,是非时有老农谈。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对比手法讽刺了唐朝天宝年间(唐玄宗后期)的政治乱象,核心是"忠奸颠倒"的社会现实。

前两句形成强烈反差:忠臣们(如张巡、颜真卿)正为北方安史之乱拼死抗敌,而祸国殃民的奸臣(如杨国忠)却逃往南方保全性命。这里"忧北"既指地理上的北方战乱,也暗喻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落南"既是实写奸臣南逃,也暗示他们道德上的堕落。

后两句揭示更深刻的思考:当时人们很难判断谁真正为国为民(祸福难辨),但历史真相终究会被百姓记住。就像今天老百姓茶余饭后还会谈论当年的是非,说明时间终会还原本相。诗人用"老农谈"这个接地气的意象,强调历史评判权不在权贵手中,而在普通百姓心里。

全诗像一幅历史漫画:一边画着浴血奋战的忠臣,一边画着仓皇逃窜的奸佞,最后镜头转到田间老农讲述往事的身影。这种跨越时空的对比,让读者自然体会到"公道自在人心"的深刻道理。

王遂

王遂,字去非,一字颖叔,枢密副使王韶之玄孙,后为镇江府金坛人,宋代名臣。 嘉泰二年进士,调富阳主簿,历官差干办诸司审计司。绍定三年,知邵武军兼福建招捕司参议官。后任工部尚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