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台五首 其五

荒荒灌木长烟苔,人道吴王此筑台。
一望等闲三百里,未应无见越兵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姑苏台的荒凉景象,暗含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前两句写眼前景:杂乱的灌木丛中长满青苔,人们说这里曾是吴王建造高台的地方。通过"荒荒"、"烟苔"等词营造出荒废破败的氛围,与昔日辉煌形成强烈反差。

后两句转入历史反思:站在高台远眺,三百里风光尽收眼底,按理说当年吴王应该能看见越国军队来袭才对啊。这里用"未应无见"的反问语气,暗讽吴王夫差沉迷享乐、麻痹大意,最终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

全诗妙在借景讽史,不直接批评吴王,而是通过"能看见却看不见"的巧妙对比,揭示统治者丧失警惕的严重后果。就像今天有人沉迷手机,连眼前危险都看不见一样,古今道理相通。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