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江皋(gāo)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
登上江边的高楼眺望前朝的甘露寺,秦淮河上已是一片秋色。
江皋楼:皋,江边的高地。江皋楼,指甘露寺一带的楼阁,如清晖亭、江声阁、多景楼、祭江亭等。秦淮:即秦淮河,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
败垣(yuán)芳草,空廊落叶,深砌(qì)苍苔。
残垣断壁荒草萋萋,廊殿空寂落叶飘零,厚厚的青苔爬上了台阶。
空廊:指响糜廊。
远人南去,夕阳西下,江水东来。
游人都已归去了,暮色已深,只有大江日夜奔游不息,淘尽了千古英雄人物。
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
木兰花开,似见一点生机,因无人观赏不知为谁而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登上江边的高楼眺望前朝的甘露寺,秦淮河上已是一片秋色。残垣断壁荒草萋萋,廊殿空寂落叶飘零,厚厚的青苔爬上了台阶。游人都已归去了,暮色已深,只有大江日夜奔游不息,淘尽了千古英雄人物。木兰花开,似见一点生机,因无人观赏不知为谁而开。
注释
甘露:即甘露寺,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后峰。建于国东吴甘露元年(265),后屡毁屡建。相传为刘备东吴招亲之处。
江皋楼:皋,江边的高地。江皋楼,指甘露寺一带的楼阁,如清晖亭、江声阁、多景楼、祭江亭等。
秦淮:即秦淮河,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
空廊:指响糜廊。《吴郡志》:“响糜廊在灵岩山寺,相传吴王令西施辈步糜(木底鞋),廊虚而响,故名”
赏析
此曲怀古伤今,抒发人世沧桑之感和羁旅寥落之情。精于写景。情寓景中。长于对句,“败垣”以下和“远人”以下两组鼎足对,皆工整而自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日古寺的萧瑟画面,传递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
上片用"江皋楼""前朝寺"点明地点和历史感。秋色浸染秦淮河畔,断墙边长满野草,空荡的走廊铺满落叶,石阶上爬满青苔——这些细节像电影特写镜头,生动呈现古寺的破败景象。四个意象"败垣、空廊、深砌、苍苔"层层递进,把荒凉感推到极致。
下片转向更开阔的时空视角。"远人南去"是空间上的别离,"夕阳西下"是时间上的流逝,"江水东来"则是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三种不同方向的运动形成奇妙对比,突显人在时光长河中的渺小。
结尾笔锋一转:木兰花依然盛开,但已无人欣赏。作者故意用"山僧试问"的俏皮口吻,实则暗含深意——美丽的花朵为谁绽放?暗示繁华落尽后,生命依然在寂寞中倔强地绽放美丽。这种"无人欣赏的美"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苍凉。
全词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纪录片:先给古寺废墟几个特写,再拉远镜头展现天地辽阔,最后聚焦到一朵孤独绽放的花。没有直接抒情,但每个画面都在诉说对历史变迁的感叹,展现了中国文人特有的"物是人非"的感伤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