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杨石泉宫保昌浚奏议诗集造像后 其一

罗山底子谁耆宿,近古宏农一尚书。
遗像清高见英采,文章燀赫照威弧。
沅湘光气腾珠牒,淮海家声授宝符。
名遂身归非佚老,宗臣忧国比三闾。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名叫杨石泉的官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句"罗山底子谁耆宿"用问句开头,意思是"在罗山地区,谁是最德高望重的人?"引出要赞美的对象。

第二句"近古宏农一尚书"直接点明杨石泉的身份,说他是像古代宏农杨氏那样的尚书高官。这里用历史名人作比,突出他的地位。

中间四句用具体形象描写: - "遗像清高见英采"说画像中的他神态清高,英气逼人 - "文章燀赫照威弧"形容他的文章光彩夺目,像利箭般有威力 - "沅湘光气腾珠牒"指他的政绩像沅江湘水般闪耀在史册 - "淮海家声授宝符"说他的家族声望显赫,获得朝廷重用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 - "名遂身归非佚老"说他功成名就后退休,但不是贪图安逸 - "宗臣忧国比三闾"将他比作屈原(三闾大夫),强调他像屈原一样心系国家

全诗通过画像切入,用山水、家族、历史人物等比喻,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一位德才兼备、忧国忧民的官员形象。语言凝练但意境开阔,既有具体描写又有精神升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