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李肯斋

一夕司空抚御床,祖龙未死国先亡。
只缘西楚无坚壁,致使南州总战场。
湘水一川骸骨满,肯斋千古姓名香。
我来不见先生面,犹对西风酹一觞。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哀悼南宋抗元名臣李肯斋(李芾),展现了国破家亡的悲壮与英雄气节。

首联用"司空抚御床"的典故(暗指李芾临终前仍心系国事),点出国家灭亡的悲剧——皇帝还没死,国家就先覆灭了。这里用"祖龙"(秦始皇代称)暗指南宋皇帝,突出政权崩塌的突然性。

颔联揭示亡国原因:西楚(借指南宋)没有坚固防线,导致南方沦为战场。用"无坚壁"与"总战场"的对比,批评南宋防御薄弱,让百姓饱受战乱之苦。

颈联形成强烈视觉冲击:湘江漂满尸骨的血腥画面,与李肯斋流芳百世的名声形成对比。用"一川骸骨"控诉战争残酷,用"千古姓名香"歌颂英雄精神不朽。

尾联是作者凭吊:虽然无缘亲眼见到英雄,仍要迎着西风洒酒祭奠。"西风"既写实景,又暗示元朝统治下的萧瑟时代氛围,而"酹一觞"的动作则传递出跨越时空的敬意。

全诗用历史典故(如司空、祖龙、西楚)暗喻现实,通过"骸骨满"与"姓名香"的极端对比,既痛斥战争罪恶,又彰显民族气节。最后作者以普通人的祭奠姿态,完成了对英雄精神的传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