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借司马相如的故事,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
前两句写司马相如因病辞官,隐居文园,而作者感叹自己未能与他同时代,错过了这位才子。这里用"移病"(托病辞职)和"恨失相如",既点出相如的遭遇,也暗含自己生不逢时的遗憾。
后两句用典故:汉武帝派所忠去司马相如家求遗稿,却发现相如生前最重要的《谏猎书》竟被遗忘。表面上说所忠白跑一趟,实则讽刺统治者平时不重视人才,等到人才不在了才想起来求文章。
全诗的精妙在于:
1. 用历史人物自比,含蓄表达自己不受重用的苦闷
2. "枉遣""不记"等词暗含讽刺,揭示统治者对人才"用时方恨少"的常态
3. 选择《谏猎书》这个细节特别巧妙——这篇劝谏皇帝不要沉迷打猎的文章,恰恰暗示了真正的治国良策常被当权者忽视
本质上是在说:人才的价值往往在世时不被认可,等到失去后才被追忆,但为时已晚。这种古今相通的人才困境,正是诗歌打动人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