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
一乌将九子,飞集皖江边。
精诚忽化石,散作峰头莲。
问莲方含萼,何时扬芳鲜。
葩舒小十丈,艳发迟千年。
将期王子晋,乘莲证金仙。
果有新罗僧,来结净土缘。
自言彼王子,万里投禅关。
爱兹菡萏荣,辞彼蕣华妍。
污泥讵难处,烈火焉能然。
安养莲胎中,一朝生梵天。
朵朵凌朱霞,翩翩翔紫烟。
嘉名谪仙锡,异事神僧传。
伊余缅元栖,况乃资丹诠。
坐惜秋水駚,逾眷云峰攒。
峰遥不可即,道阻何由攀。
愿接灵凤翼,高飞入云间。
精诚忽化石,散作峰头莲。
问莲方含萼,何时扬芳鲜。
葩舒小十丈,艳发迟千年。
将期王子晋,乘莲证金仙。
果有新罗僧,来结净土缘。
自言彼王子,万里投禅关。
爱兹菡萏荣,辞彼蕣华妍。
污泥讵难处,烈火焉能然。
安养莲胎中,一朝生梵天。
朵朵凌朱霞,翩翩翔紫烟。
嘉名谪仙锡,异事神僧传。
伊余缅元栖,况乃资丹诠。
坐惜秋水駚,逾眷云峰攒。
峰遥不可即,道阻何由攀。
愿接灵凤翼,高飞入云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九华山的奇幻传说和佛教文化,语言生动形象,充满神话色彩。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神话起源(前八句) 诗人用"一乌带九子"的传说开篇,说九华山是神鸟的九个孩子所化,像九朵含苞待放的莲花。这里用"千年迟开"的莲花比喻山峰,既写出山势的灵秀,又暗示这里与佛门的渊源——佛教常以莲花象征纯净。
2. 佛教传奇(中间十二句) 诗中引入新罗王子(金地藏)出家修行的故事:这位王子放弃荣华,选择在九华山修行,最终成佛升天。诗人用"污泥不染"的莲花赞美其高洁,用"紫烟朱霞"描绘成佛时的绚烂景象,把佛教修行比作莲花从淤泥中绽放的过程。
3. 个人感悟(最后八句) 诗人表达对修佛圣地的向往,但觉得山路遥远难攀。最后幻想自己能乘凤凰飞上云端,既流露出对佛门净土的憧憬,也透露出凡人难以企及的遗憾。这种"向往却不可得"的矛盾心理,让诗歌更有感染力。
全诗巧妙融合地方传说与佛教文化,把坚硬的山峰比作柔美的莲花,把修行过程比作莲花绽放,想象瑰丽。最后回归现实时的怅惘,又让奇幻故事有了人间烟火气,读来既觉神奇又感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