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陈公衮

玉皇诏我自旴城,下车期年微政声。
唯得奇童颍川子,年始七岁业老成。
手挥椽笔书大字,口诵五经富强记。
君非祖德积馀庆,来裔安能具神智。
一见降羡增嗟呼,寄言昭武元正夫。
长歌大轴贻褒赞,比拟刘晏李泌徒。
近来诗思复清峻,辞赡格老实奇俊。
居尝亲试一一精,奏达帝聪彰圣运。
英庙激赏人中祥,俞旨颁降政事堂。
临轩未暇召入对,龙驾俄闻升上苍。
举世才命各有待,俊气尚幼佳名在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陈公衮的神童故事,用大白话来分析就是:

1. 神童出场:作者说自己在旴城当官一年没啥政绩,唯一亮点是发现了个七岁神童(颍川子)。这孩子能手写大字、背诵五经,聪明得不像话,作者感叹这肯定是祖上积德才有的福报。

2. 花式夸娃:作者专门写了长诗大赞这孩子,把他比作唐代神童刘晏和李泌(历史上有名的少年天才)。还夸他最近写的诗清新有深度,文采和格律都超棒,甚至亲自一一验证过,确实厉害。

3. 皇帝也点赞:孩子的才华传到朝廷,英明的皇帝都激动了,直接下旨表扬,准备召见他。可惜还没见面,皇帝突然去世了("龙驾升上苍"是委婉说法)。

4. 结尾哲理:最后两句是作者感慨——每个人的才华和机遇都需要时间("举世才命各有待"),但这孩子年纪小小就有如此名声,未来可期。

核心魅力
- 用对比手法:作者自嘲政绩平平,却突出神童的耀眼,反差感很强。
- 细节生动:比如"手挥椽笔书大字"让人瞬间想到小孩认真写毛笔字的萌态。
- 情感真实:从惊叹到惋惜(皇帝没见到孩子),再到对未来的期待,层层递进。
- 历史彩蛋:刘晏李泌的典故,暗示这孩子可能是未来治国之才(古人夸人最高规格)。

简单说,这就是一篇古代版"朋友圈爆款文章",夸别人家孩子夸出了境界,顺便感叹命运安排。

黄师道

道,衡阳(今属湖南)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永乐大典》卷八六四七)。英宗治平中为旴江太守(《永乐大典》卷三一四一引《旴江前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