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吕仲善之北平搜访遗事
龙庭返骑如飞烟,真人端拱收中原。
北平图籍载连舸,挂一漏万无完篇。
妖星夜半躔奎宿,山川千载还清淑。
国书不使外廷传,翰林青简空如玉。
监殷监夏思前车,诏起群儒当疾书。
皇家制作贵传信,未许太史征无目。
旧事遗文更搜访,狼籍幽燕藉君往。
五车上送见书成,一代兴亡如指掌。
北平图籍载连舸,挂一漏万无完篇。
妖星夜半躔奎宿,山川千载还清淑。
国书不使外廷传,翰林青简空如玉。
监殷监夏思前车,诏起群儒当疾书。
皇家制作贵传信,未许太史征无目。
旧事遗文更搜访,狼籍幽燕藉君往。
五车上送见书成,一代兴亡如指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明朝初年派人去北平(今北京)搜集历史文献的故事,用生动的比喻和典故展现了历史传承的重要性。
前四句用"龙庭返骑"形容明朝军队收复中原的迅猛,但发现北平运回的史书残缺不全("挂一漏万")。接着用"妖星夜半"比喻元朝灭亡,强调山河终归清明,但元朝的机密档案("国书")却没公开,翰林院的史册空有华丽外表却内容匮乏。
中间部分用"殷商夏朝"的典故,说明新王朝需要以史为鉴。皇帝下令学者们紧急修史("疾书"),要求必须真实可信("传信"),不能像司马迁那样写缺乏依据的历史("征无目"的典故)。
最后六句聚焦主人公吕仲善的使命。朝廷把搜集元朝史料的重任交给他("狼藉幽燕"指战乱后的北京地区),期待他能把散落的文献("五车"形容数量多)整理成完整史书,让后人能清晰了解朝代兴衰("如指掌")。
全诗通过修史这件具体工作,传递出"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的深刻道理。把枯燥的文献整理写得气势恢宏,用"飞烟""妖星"等意象增加画面感,最后落到"兴亡指掌"的宏大主题,展现了中国文化中重视历史传承的特质。
赵滂
赵与滂,字肖范,号蔗境,秦王德芳九世孙,四明(今浙江宁波)人。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为闽安镇官(《闽中金石志》卷一○)。今录诗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