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吴将军画墨竹
古来将门谁能画,小李将军与曹霸。
精神结构非偶然,师人不如师造化。
东坡爱竹宁无肉,与可爱竹又画竹。
与可画竹东坡题,尺幅琅玕千年绿。
蓬莱将军今英雄,宝刀有血笔有风。
千军一扫如落叶,盘根错节罗心胸。
有时奇气忽横溢,腕底森森放箨龙。
酒肠荦确醉不眠,提笔四顾意苍然。
欲画不画目如电,成竹乃在落笔先。
气吞全纸檀栾涌,傍人犹见笔不动。
兵法笔法一贯之,运以己意皆为用。
须臾风雨到毫巅,兔起鹘落真宰宣。
千枝万枝舞烟雨,一乾两干撑青天。
往往纸尽气未尽,清刚卓立天为穿。
有时得之出意外,是非人力仙乎仙。
画罢却立意纵横,胸中武库刀枪呜。
掷笔大笑竹尽起,满壁龙吟风月清。
去年破竹下潇湘,夜泊君山吊英皇。
曾向洞庭云水里,泼翻斗墨写筼筜。
将军泼墨墨能舞,神光离合五色吐。
自将肥瘦辨阴晴,却从动静见风雨。
将军示我竹德颂,劲节高标皆爱重。
此君自有骨淩霄,那怕枝头霜雪冻。
磊磊落落岁寒姿,竹耶人耶不可知。
天生风格拔尘俗,莫道将军是画师。
昼师妙手那有此,海内人称吴道子。
不买胭脂画牡丹,千红万紫都羞死。
富贵名花自古誇,洛阳况是牡丹家。
宁知祗爱虚心竹,不画徐熙没骨花。
精神结构非偶然,师人不如师造化。
东坡爱竹宁无肉,与可爱竹又画竹。
与可画竹东坡题,尺幅琅玕千年绿。
蓬莱将军今英雄,宝刀有血笔有风。
千军一扫如落叶,盘根错节罗心胸。
有时奇气忽横溢,腕底森森放箨龙。
酒肠荦确醉不眠,提笔四顾意苍然。
欲画不画目如电,成竹乃在落笔先。
气吞全纸檀栾涌,傍人犹见笔不动。
兵法笔法一贯之,运以己意皆为用。
须臾风雨到毫巅,兔起鹘落真宰宣。
千枝万枝舞烟雨,一乾两干撑青天。
往往纸尽气未尽,清刚卓立天为穿。
有时得之出意外,是非人力仙乎仙。
画罢却立意纵横,胸中武库刀枪呜。
掷笔大笑竹尽起,满壁龙吟风月清。
去年破竹下潇湘,夜泊君山吊英皇。
曾向洞庭云水里,泼翻斗墨写筼筜。
将军泼墨墨能舞,神光离合五色吐。
自将肥瘦辨阴晴,却从动静见风雨。
将军示我竹德颂,劲节高标皆爱重。
此君自有骨淩霄,那怕枝头霜雪冻。
磊磊落落岁寒姿,竹耶人耶不可知。
天生风格拔尘俗,莫道将军是画师。
昼师妙手那有此,海内人称吴道子。
不买胭脂画牡丹,千红万紫都羞死。
富贵名花自古誇,洛阳况是牡丹家。
宁知祗爱虚心竹,不画徐熙没骨花。
现代解析
这首《题吴将军画墨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赞美了一位文武双全的将军画竹子的高超技艺。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开篇铺垫 诗人先说自古以来能画画的将军很少,提到历史上著名的小李将军和曹霸两位。强调真正的艺术不是模仿别人,而是向大自然学习("师造化")。接着用苏东坡爱竹子的典故,说明文人雅士对竹子的喜爱。
2. 主角登场 这位吴将军既是战场英雄("千军一扫如落叶"),又是艺术高手。他画竹子时气势磅礴,就像打仗一样胸有成竹("成竹乃在落笔先")。诗人用"兵法笔法一贯之"这个巧妙的比喻,说明将军把军事谋略和绘画技巧融会贯通。
3. 画竹过程 描写将军酒后挥毫的场景:他目光如电,手腕翻飞,画出的竹子仿佛在风雨中舞动("千枝万枝舞烟雨"),甚至能把青天戳穿("清刚卓立天为穿")。这些描写既夸张又传神,让人仿佛亲眼看到将军作画时酣畅淋漓的状态。
4. 竹子精神 诗人特别强调竹子象征的高尚品格:不畏霜雪的骨气("此君自有骨淩霄")、磊落的姿态("磊磊落落岁寒姿")。最后点明将军之所以不爱画富贵的牡丹,偏偏喜欢画虚心有节的竹子,正是因为竹子的品格与将军的为人相契合。
全诗最精彩的是把军事气魄和艺术创作完美结合:将军画竹如用兵,笔下有风雷;画出的竹子也像将军本人一样刚劲挺拔。通过赞美画技,实际上歌颂了一种文武兼备、品格高尚的理想人格。诗中充满动态的描写("掷笔大笑""满壁龙吟")和鲜活的比喻("兔起鹘落"),让读者不仅能"看到"画作,更能感受到创作时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