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春节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家乡的思念。
开头两句说,昨晚祭诗盼春天到来,没想到春天的尘埃突然扑向客居他乡的自己。这里用"春尘"象征春天的气息,但"傍客飞"又暗示自己漂泊在外,春天来了却无法真正享受。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春节场景:骑着秃尾巴毛驴忙着拜访旧友,老仆人穿上了新衣服。但"怀旧刺"(带着名片拜访)和"长须奴老"又透露出物是人非的感慨。接着说自己常年漂泊像蓬草一样随风转,连大雁都不常捎来家书,可见思乡之切。
最后两句最动人:喝完屠苏酒(春节喝的药酒)却醉不了,回头望着南方的云彩,独自沉浸在思念中。"南云"代表家乡的方向,"独依依"三个字把游子春节思乡的孤独感写得特别传神。
全诗妙在把热闹的春节场景和孤独的游子心境形成鲜明对比,用"秃尾驴""长须奴"这些接地气的形象,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作者那种"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惆怅。
张问陶
张问陶(1764—1814)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字仲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张问陶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