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春意盎然的游春图景,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前两句写景:"十里湖山"被春雨洗刷后焕然一新,"酣红娇绿"用拟人手法,把雨后花朵的鲜艳(酣红)和树叶的嫩绿(娇绿)写得像娇媚的少女,虽然已是暮春(残春),却依然充满魅力。这里通过色彩对比和拟人手法,让静态的景色活了起来。
后两句写人:诗人用"笋鞋"(竹笋般轻便的鞋)、"槲笠"(槲树叶编的斗笠)、"斑藤杖"(带斑纹的藤杖)三个具象的物件,立刻勾勒出一个轻装出游的文人形象。最后一句"去作看花局里人"尤其有趣,把赏花说成是去参加"看花局"(就像现代人说的"饭局""牌局"),显得轻松诙谐,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全诗妙在把寻常的春游写得生机勃勃:雨后的清新、色彩的明艳、装备的简朴、心情的闲适,共同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的游春画卷。诗人没有刻意抒情,但通过选取典型意象和平实的语言,自然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