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人在异乡旅舍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第一句"故园荆树隔三株":老家院子里的荆树隔着三棵就能看见(形容对家乡一草一木都记得特别清楚)。用具体的树木数量,表现出思乡之情的真切。
第二句"虎口知能脱得无":用"虎口"比喻危险的处境,表达对能否平安归家的担忧。这种担忧让读者能感受到游子在外的不易。
第三句"怕听荒鸡啼晓月":最怕听到荒野里的鸡在天亮时打鸣。因为鸡鸣意味着天亮,会打断他梦回故乡的珍贵时刻。
最后一句"断人乡梦易模糊":被惊醒后,关于家乡的梦境就会变得模糊不清。这里把梦境比作珍贵的画卷,被打断后就难以延续。
全诗通过"荆树记数"、"虎口脱险"、"怕听鸡鸣"这些具体的生活细节,把抽象的思想感情变得生动可感。最打动人的是,诗人连做梦回家都成了奢侈,这种深切的乡愁让人感同身受。
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