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萤苑怀古
疏柳摇愁,夕阳催暝,可怜梦里芜城。
自琼花谢后,早粉黛飘零。
叹当日、河边士女,断燐衰焰,都化流萤。
问凄凉、谁吊黄昏,犹有箫声。
翠桡暂倚,玉钩斜、荒草青青。
算艳冢秋深,离宫夜老,留得残星。
不照画眉帘子,无聊处、雨灭还明。
诉兴亡遗恨,招凉人语疏灯。
自琼花谢后,早粉黛飘零。
叹当日、河边士女,断燐衰焰,都化流萤。
问凄凉、谁吊黄昏,犹有箫声。
翠桡暂倚,玉钩斜、荒草青青。
算艳冢秋深,离宫夜老,留得残星。
不照画眉帘子,无聊处、雨灭还明。
诉兴亡遗恨,招凉人语疏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扬州慢 萤苑怀古》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扬州衰败后的凄凉景象,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上片开头用"疏柳""夕阳"营造出萧瑟氛围,"梦里芜城"暗示扬州昔日的繁华已成幻影。"琼花谢""粉黛飘零"以花谢美人离去比喻城市衰败。最动人的是"河边士女,断燐衰焰,都化流萤"这句,把昔日河边游玩的男女比作化作流萤的磷火,既美丽又哀伤。结尾的箫声更添苍凉。
下片转入具体场景描写,"翠桡""玉钩斜"这些华美词汇反衬出如今的荒草丛生。"艳冢""离宫"与"残星"形成强烈对比,突出繁华易逝。流萤"雨灭还明"的细节特别生动,像在执着地诉说历史。最后以疏灯下人们谈论兴亡作结,余韵悠长。
全词最妙的是用流萤贯穿全篇:既是实景描写,又象征消逝的灵魂,还像历史的见证者。这种将眼前景物与历史沧桑完美融合的手法,让读者既能感受到具体画面,又能体会深沉情感。语言虽含蓄但意象鲜明,就像看一部关于扬州兴衰的唯美纪录片。
黄燮清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