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时江南水乡的热闹景象,充满生活气息和浪漫色彩。
前四句像一组动态镜头:苏州城边绿水环绕,彩船停泊(说明水乡特色);人们踢球时踩踏着草地,荡秋千的身影仿佛搅乱了云朵(用夸张手法表现欢乐)。这些画面展现了寒食节解禁烟火后百姓游玩的场景。
中间四句转向细节描写:女子们穿着绣鞋漫步,鞋底金莲图案若隐若现("金莲"暗示女子步态优美);青年男女用彩色鸳鸯巾帕缠绕发髻(展现节日装扮)。诗人联想到历史典故:西施曾在这里当馆娃宫的舞女,周瑜这样的英雄也只适合留在江东(用典自然,暗含对江南风物的赞美)。
最后两句如同电影淡出:溪边桃树与垂杨相映,仿佛看见树影间有盛装女子若隐若现("青琐"原指宫门,这里比喻杨柳如帘)。这个朦胧的结尾给热闹的节日画面增添了几分诗意美感。
全诗巧妙融合现实与想象,通过踢球、秋千、服饰等生活细节,配合西施、周瑜的典故,既写出了寒食节的民俗风情,又赋予了江南水乡独特的历史韵味。动词"踏""乱""缠"等用得鲜活,结尾的朦胧意象尤其耐人寻味。
张元凯
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