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
小姨学采莲,两腕白于雪。
花色妬缃裙,瓣瓣红如血。
西邻小姑亦采莲,隔岸徒闻语笑喧。
从来不相识,相呼好并船。
停桡花下勤把手,他年何处投箕帚。
苦乐参差不可言,此日花开得来否。
难割藕丝肠,怕逢游冶郎。
归去风吹小簟凉,时闻花外香。
花色妬缃裙,瓣瓣红如血。
西邻小姑亦采莲,隔岸徒闻语笑喧。
从来不相识,相呼好并船。
停桡花下勤把手,他年何处投箕帚。
苦乐参差不可言,此日花开得来否。
难割藕丝肠,怕逢游冶郎。
归去风吹小簟凉,时闻花外香。
现代解析
这首《采莲曲》用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少女采莲时的场景和内心活动。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青春与美的碰撞
诗开头用强烈对比呈现视觉冲击——小姨雪白的手腕和鲜红如血的莲花瓣,连花色都嫉妒她的黄裙子。这种夸张手法突显了采莲少女的青春靓丽。西边不认识的小姑娘们隔着河岸说笑,却自然地招呼一起乘船,展现了少女们天真烂漫的社交场景。
2. 隐秘的少女心事
在花下停船拉手时,少女突然想到未来婚姻("投箕帚"指嫁人),情绪急转直下。"苦乐参差"道出对未来的迷茫,连眼前美景都变得不确定。怕遇到轻浮男子("游冶郎")的担忧,和"难割藕丝肠"的比喻,透露她对爱情既期待又害怕的矛盾心理。
3. 余韵悠长的收尾
回家路上凉风吹过竹席,花香若有若无地飘来。这个开放式结尾很巧妙——既像是采莲结束后的真实场景,又像少女心事未了的隐喻,让整首诗在清新中带着淡淡惆怅。
全诗就像一组动态镜头:从明快的采莲画面,到少女们纯真互动,再到主人公突然涌起的愁思,最后归于宁静。用莲花、藕丝等意象自然串联起少女的劳作、友谊和青春烦恼,既有生活气息又充满诗意。
俞君宣
俞君宣,少年登第(《买愁集》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