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朋友远行时的复杂情感,语言平实却意味深长。
前四句像一幅水彩画:湘江边的青草比江水还绿,可朋友(王孙)却要离开这里。他独自踏上万里征程,两鬓的白发里藏着说不尽的愁苦。这里用"碧于水"的鲜明色彩对比,反衬离别的黯然;"双鬓集诸愁"把抽象的情绪具象化,让人看到岁月和忧虑的痕迹。
后四句转入更深沉的思考:月亮落下时岳山的云迎来曙光,秋雨中海龙(可能指权势)也躲藏起来。诗人似乎在说,人生起伏如自然变幻,功名事业或许终成空幻。最后"相见竟悠悠"五个字余韵悠长,既有对重逢的期待,又暗含世事无常的感慨。
全诗妙在将具体的送别场景(青草、白发)与抽象的人生感悟(事业、聚散)自然融合,就像用湘南的山水为墨,写尽人间聚散的无常。没有华丽辞藻,但每个意象都像精心打磨的镜头,让读者在画面中感受到绵长的情谊与哲思。
谢翱
(1249—1295)福建长溪(宁德市福安市晓阳镇人),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