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

山厨压炊烟,野雨起薄莫。
孤客卧空床,不识门前路。
回风已若休,入壑忽如赴。
荒林啼鬼车,往往不见处。
邻翁起厌胜,咒作禹馀步。
听雨杂咒声,起歌助其语。
咒静雨亦止,还眠向窗曙。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旅人在荒村雨夜中的经历,通过声音的变化展现心理起伏,充满神秘色彩和民间生活气息。

开篇用"压炊烟"形容山中厨房的烟火被雨水打湿下沉,傍晚细雨笼罩荒野,营造出压抑氛围。孤独的旅人躺在床上,雨水模糊了门前小路,暗示迷失方向的不安。

中间部分风雨变化极具戏剧性:回旋的风突然停止,雨势却像赶路一样冲进山谷。荒林中传来"鬼车"(猫头鹰)的叫声,但看不见踪影,增添诡异感。当地老人起身用"厌胜"(驱邪咒语)和"禹步"(道教辟邪步法)来镇邪,旅人听着雨声混杂咒语声,忍不住跟着哼唱起来。

结尾处咒语声停雨也停了,旅人终于能对着破晓的窗户重新入睡。全诗通过"风雨-鸟啼-咒语-人声-寂静"的声音链条,把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巧妙串联,展现了中国民间"天人感应"的传统观念。老人驱邪的生动细节,更让这个雨夜故事充满人间烟火气。

谢翱

(1249—1295)福建长溪(宁德市福安市晓阳镇人),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