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永古庵孤峰文上人以故人禾川吴经历仲素临绝遗诗见示情不能已遂次韵以挽之

死去凭谁赋蓼莪,故人解剑适经过。
残年古寺遗诗在,落日孤坟芳草多。
勋业未成垂老尽,文章已著奈贫何。
科名况有同宗弟,不与招魂效楚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悼念好友吴仲素而作,情感真挚动人。

首联“死去凭谁赋蓼莪,故人解剑适经过”以悲叹开篇:人死后,谁来为他写悼念的诗呢?幸好有老友带着剑(象征情谊)前来吊唁。“蓼莪”是《诗经》中悼念父母的诗,这里借指哀悼之情。

颔联“残年古寺遗诗在,落日孤坟芳草多”描绘凄凉场景:古寺里还留着逝者生前的诗作,夕阳下孤坟被野草覆盖。用“残年”“落日”暗示生命终结,而“芳草多”更添荒凉感。

颈联“勋业未成垂老尽,文章已著奈贫何”感慨好友的遗憾:他一生抱负未实现就老了,文章虽好却因贫穷难有作为。这两句既写逝者,也暗含作者自己的无奈。

尾联“科名况有同宗弟,不与招魂效楚歌”稍作安慰:好在家族中有同宗的弟弟取得功名,不必像古人那样用悲歌招魂。这里“楚歌”指屈原《招魂》,但作者认为逝者已有后人继承遗志,不必过度哀伤。

全诗语言朴实,情感层层递进——从哀悼到追忆,再到对人生的感慨,最后以一丝慰藉收尾。通过孤坟、落日、残年等意象,传递出对生命短暂的叹息和对友情的珍视,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周巽

吉安人,字巽亨,号巽泉。尝参预平定道、贺二县瑶人起事,授永明簿。有《性情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