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石门
五两逐翻风,催来石门郭。
人家背山住,烟火出林薄。
深竹乱禽声,斜阳澹村落。
嗟哉荒戍后,鸡犬皆萧索。
民俗颇自敦,穷秋念偕作。
因依桑树下,时见收败箨。
移棹去孤城,烟波渺难托。
现代解析
《舟过石门》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舟经过石门地区的所见所感。我们一起来逐句分析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1. 离家才百里,未觉客行恶。
- 虽然离开了家乡只有百里之遥,但作者却并没有感到长途旅行的艰辛。这说明这个地方的环境让作者感到舒适和愉悦。
2. 五两逐翻风,催来石门郭。
- 这里的“五两”指的是古代的风向标,“翻风”是形容风势很大。整句的意思是,随着翻动的强风,船很快就到了石门这个地方。这句诗用自然现象描绘了旅程的迅速完成。
3. 人家背山住,烟火出林薄。
- 居民们背靠山居住,炊烟从树林和灌木丛中飘出。这一句通过具体的细节描绘了石门地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充满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
4. 深竹乱禽声,斜阳澹村落。
- 深入竹林中,传来了各种鸟儿的鸣叫声,夕阳的余晖洒在静谧的村落,画面显得宁静而美丽。这里通过自然与人文元素的结合,展现了石门地区的自然美景和宁静的生活。
5. 嗟哉荒戍后,鸡犬皆萧索。
- 这里提到了“荒戍”,即废弃的军营,表明这个地方曾经可能有过一些战争或军事活动,如今已经荒废。鸡犬的声音显得非常稀疏,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这句诗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6. 民俗颇自敦,穷秋念偕作。
- 尽管这里有些萧条,但当地人的风俗习惯还是非常质朴和坚定的。即使是在深秋时节(穷秋指秋季),人们依然互相帮助,共同生活。这里的“民俗”和“偕作”展示了当地人民的互助精神和简朴的生活态度。
7. 因依桑树下,时见收败箨。
- 作者在树下休息,不时能看到有人捡拾掉落的竹箨。这句诗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石门地区的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8. 移棹去孤城,烟波渺难托。
- 作者的船行进中,远离了小城,进入了更广阔的烟波浩渺的江面。最后一句通过描绘广阔江面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即将离开这个美丽而宁静的地方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整个诗篇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石门地区的自然美景,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给读者带来了一种遥远而宁静的美好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