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
赓歌长相思,未歌先泪垂。
忆昔初裹头,娶妻济水湄。
绸缪十载间,忧患杂欢嬉。
一朝遭丧乱,仓卒不得辞。
荒城落日哭,悲在留两儿。
儿痴诚可怜,鞠养失母慈。
再娶般溪上,妇道良同规。
愿从发抹漆,得到头梳丝。
奈何同穴志,眷恋方再期。
食贫居难安,一官调京畿。
分袂未云久,故里嘷狐狸。
凌霄失高树,化作柔杨枝。
摧枯与攀折,寂寥两不知。
沉痛伤人心,出门何所之。
路逢翁与媪,伛偻行相随。
感我少年心,两度生别离。
忆昔初裹头,娶妻济水湄。
绸缪十载间,忧患杂欢嬉。
一朝遭丧乱,仓卒不得辞。
荒城落日哭,悲在留两儿。
儿痴诚可怜,鞠养失母慈。
再娶般溪上,妇道良同规。
愿从发抹漆,得到头梳丝。
奈何同穴志,眷恋方再期。
食贫居难安,一官调京畿。
分袂未云久,故里嘷狐狸。
凌霄失高树,化作柔杨枝。
摧枯与攀折,寂寥两不知。
沉痛伤人心,出门何所之。
路逢翁与媪,伛偻行相随。
感我少年心,两度生别离。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男人对两任亡妻的深情追忆,展现了战乱年代普通人经历的生死离别之痛。
开篇"未歌先泪垂"直接点明悲伤情绪——还没开始唱悼念的歌,眼泪就先流下来了。诗人回忆第一段婚姻:年轻时("初裹头"指刚成年)在济水边娶妻,十年间有过甜蜜也有患难。但战乱突然夺走妻子生命,连告别都来不及。最痛心的是留下两个年幼失母的孩子,"荒城落日哭"的画面感极强,落日下的废墟里传来男人带着孩子的哭声。
第二段婚姻娶了般溪边的女子,本想白头偕老("发抹漆"黑发到"头梳丝"白发),但短短两年后妻子又去世。"嘷狐狸"暗示故乡已成废墟,用"凌霄花从高树跌落变成柔弱的杨柳"比喻自己从顶梁柱变成脆弱的人。最后遇见互相搀扶的老夫妇,对比自己两次中年丧妻的遭遇,更显命运残酷。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像老友聊天般用"儿痴诚可怜""食贫居难安"这样朴实的语言,把战乱中接连失去伴侣、抚养幼子、漂泊做小官的苦楚娓娓道来。最打动人的是那些生活细节:孩子没了娘亲的可怜样,想和妻子白头到老的平凡愿望,这些真实的人间烟火气让跨越千年的悲伤依然鲜活。
杨弘道
淄川人,字叔能,号素庵。气高古,不事举业,磊落有大志。文章极自得之趣。有《小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