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豅洞留题

巍然造化功,斡擘成岩豅。
石顶滴清沥,洞深飕细风。
我来畏暑间,憩此清冷中。
缅怀二老调,逸思更无穷。

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这首诗名为《岩豅洞留题》。从题目可以知道,诗人在一个叫做岩豅洞的景点游览后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首联“巍然造化功,斡擘成岩豅。”描述了岩豅洞的自然景观。这里的“巍然”形容岩石高大雄壮,“造化”指的是自然界的神奇力量,“斡擘”形象地展现了岩石的形状和构造,通过自然的力量形成了岩豅洞。整体上,这两句诗在赞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颔联“石顶滴清沥,洞深飕细风。”则是对岩豅洞内部环境的描绘。“石顶滴清沥”形象地描述了石洞顶上的水滴落下的情景,“滴”字用得非常生动,让人感觉到水滴落下的声音和节奏。“洞深飕细风”则描绘了洞内的凉爽环境,“飕”字形象地表达了风吹过时的轻柔感。这两句诗让读者感受到岩豅洞内的清幽和宁静。

颈联“我来畏暑间,憩此清冷中。”则表达了诗人自身的感受。“畏暑间”说明了诗人是在炎热的夏季来到岩豅洞的,“清冷中”则形容岩豅洞内凉爽舒适的环境。诗人选择在这样一个地方休息,既表达了他在炎热的天气里对凉爽环境的向往,也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亲近自然的情感。

尾联“缅怀二老调,逸思更无穷。”则展现了诗人的思考和情感升华。“二老调”可能指的是前人留下的诗词或故事,“逸思”则表达了诗人的思考和想象。“更无穷”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思考和想象的无尽无限。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岩豅洞的欣赏和喜爱,也展现了他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岩豅洞的自然景观和内部环境,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语言生动、形象,让人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包伯驺

包伯驺,泾县(今属安徽)人。第进士,未仕。孝宗淳熙十年(一一八三)曾刻己诗于岩砻洞。事见清嘉庆《泾县志》卷一二、三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