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营丘真迹

万仞苍山百尺楼,西风吹送满林秋。疏钟遥落空亭里,尽属营丘笔底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又带点秋意萧瑟的山水画卷,像是用文字画出来的水墨画。

前两句"万仞苍山百尺楼,西风吹送满林秋"先给我们看大场景:陡峭的高山,山顶有座高楼,西风把整片树林都染成了秋天的颜色。"万仞"、"百尺"这些夸张的数字不是真的测量,而是为了突出山势的雄伟和建筑的挺拔。

后两句"疏钟遥落空亭里,尽属营丘笔底收"把镜头拉近:远处寺庙稀疏的钟声飘到空亭里,所有这些美景都被画家李营丘(李成)用画笔记录下来了。这里用声音反衬出环境的空旷宁静,"笔底收"三个字特别妙,既夸赞画家技艺高超,又暗示眼前景色美得像画一样。

整首诗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不只是写景,还写出了看景人的感受。西风、秋林、钟声、空亭,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种既壮丽又有点寂寞的秋日氛围。最后点出这是画中景,又给这份感受蒙上一层艺术的美感,让读者也跟着陶醉在这幅"画"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