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德辅奏事京师(德辅南京车驾主事)
论交浅与深,何在相逢早。
此心倘未宣,比邻或空老。
我家本卢乡,君来从鸟道。
俱生正统末,宦学余草草。
前沾数年禄,政拙阳城考。
不遇舍骊黄,中肠曷倾倒。
萧萧如病柏,冰霜但能保。
巍巍奏高山,子去琴安抱。
西成江涨平,北驾风烟浩。
此惟谒帝宸,重门森翠葆。
同年盛鸳鸯,游扬互称好。
环滁卿月秋,休衙迹如扫。
弃掷扶桑鞭,西榆日增皓。
恻君情欠佳,以未添丁恼。
明年充贺宾,金陵拜丘嫂。
此心倘未宣,比邻或空老。
我家本卢乡,君来从鸟道。
俱生正统末,宦学余草草。
前沾数年禄,政拙阳城考。
不遇舍骊黄,中肠曷倾倒。
萧萧如病柏,冰霜但能保。
巍巍奏高山,子去琴安抱。
西成江涨平,北驾风烟浩。
此惟谒帝宸,重门森翠葆。
同年盛鸳鸯,游扬互称好。
环滁卿月秋,休衙迹如扫。
弃掷扶桑鞭,西榆日增皓。
恻君情欠佳,以未添丁恼。
明年充贺宾,金陵拜丘嫂。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写给朋友王德辅的送别之作,情感真挚,充满人生感慨。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友情不分早晚(前四句) 诗人开篇就说:交情深浅不在于认识时间长短,重要的是心意相通。即使住在隔壁,如果无法交心,也可能一辈子像陌生人。这就像现代人说的"知己难求",真正的朋友贵在心灵契合。
2. 回忆共同经历(中间十二句) - 两人都出身普通("我家本卢乡"),王德辅从偏远地方("鸟道")来京城打拼 - 他们生在明朝正统末年(1436-1449),年轻时忙于仕途学业("宦学余草草") - 诗人自嘲当官能力一般("政拙阳城考"),像棵病弱的柏树勉强生存 - 把朋友比作高山,自己像古琴,暗示朋友要去施展抱负
3. 送别场景与嘱咐(后续) - 描写朋友北上路途:秋天江水平静,但北方风烟浩渺 - 提醒朋友到京城后要谨言慎行("重门森翠葆"指森严的宫门) - 建议他多和同年进士往来("同年盛鸳鸯"是比喻同届考生) - 最后幽默地说:别为没儿子烦恼("以未添丁恼"),明年去南京贺喜时,记得替我向嫂子问好
诗歌亮点: - 用"病柏"自比、"高山"喻友,形象生动 - 既有"冰霜但能保"的生存智慧,也有"西榆日增皓"的时光感慨 - 结尾突然转入家长里短的玩笑,让沉重送别变得轻松,体现真朋友间的随意
全诗通过个人经历折射明代文人境遇,既有怀才不遇的苦闷,又有朋友间温暖的相互扶持,最后回归生活本真的幽默,展现了真实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