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相公勉晦日蓬池游宴(同字)

高会吹台中,新年月桂空。貂蝉临野水,旌旆引春风。
细草萦斜岸,纤条出故丛。微文复看猎,宁与解神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蓬池边举行的春日游宴,充满了轻松愉悦的氛围。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场景描写:开头就点明这是在高台上的聚会("高会吹台中"),时间在正月("新年月桂空")。诗人用"貂蝉临野水"(官员们的装饰映着池水)、"旌旆引春风"(旗帜在春风中招展)勾勒出热闹的场面。

2. 自然细节:中间四句特别生动。"细草萦斜岸"写池边嫩草缠绕着堤岸,"纤条出故丛"写新枝从老树丛中抽出,这些细腻观察让读者仿佛看到春天万物复苏的画面。

3. 活动情趣:最后两句透露了宴会的活动——有人在欣赏美文("微文"),有人在围观打猎("看猎")。诗人用"宁与解神同"表达这种闲适快乐不输给神仙,展现了唐人享受生活的态度。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vlog,既有全景(官员们游宴的热闹),又有特写(草芽新枝的生机),最后还记录了宾客们各得其乐的场面。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文活动的交融,传递出初春时节人们走出户外、亲近自然的喜悦心情。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