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花 同人游皇觉寺,时山茶花开,老僧沦茗饷客,词以赏之。

临江萧寺夕阳中。垂柳舣孤篷。幽廊细径无人到,透春信、偏有东风。

天女散成,维摩拈出,色相总难空。

华严七宝斗玲珑。喷作杜鹃红。茶烟未许禅心定,又堆起、锦怅珠丛。

巾上唾痕,衫边啼晕,应与此花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皇觉寺游玩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首先,诗人描述了皇觉寺的美景。夕阳下的临江萧寺,垂柳轻拂,孤蓬停泊,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这里的“垂柳舣孤篷”形象地描绘了寺庙旁的小船靠岸,垂柳轻摇的景象。

接着,诗人用“幽廊细径无人到,透春信、偏有东风”描绘了寺内少有人至的小径,春风吹过,透露出春天的气息。这里的“透春信”意味着春天的信息,也就是春天的到来。

然后,诗人运用佛教典故“天女散成,维摩拈出,色相总难空”和“华严七宝斗玲珑”来形容寺内的花木,表达了寺庙的庄严和神秘。这里的“天女散成”和“维摩拈出”是佛教故事中的场景,意味着花木之美难以用言语形容。

“喷作杜鹃红”形容了山茶花盛开的景象,色彩艳丽,美不胜收。这里的“喷作”形象地表达了花朵盛开的姿态。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而抒发自己的情感。他说“茶烟未许禅心定,又堆起、锦怅珠丛”,表达了自己在欣赏美景时,内心却因思念而感到忧伤。这里的“茶烟未许禅心定”意味着茶香无法让诗人的禅心平静下来。

最后,“巾上唾痕,衫边啼晕,应与此花同”用诗人的衣物上的痕迹来比喻花朵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花朵的喜爱和珍惜。

总之,这首诗通过描绘皇觉寺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诗中既有对景物的细致描绘,又有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黄燮清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