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裴说写给友人处宾上人的一首赠诗,表达了对这位高僧的欣赏和未来重逢的期待。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我们可以从四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联"怪得意相亲,高携一轴新"开篇就直白地说:真高兴能与你成为知心朋友,你带着新写的诗卷来找我。这里的"怪得"是唐人常用的口语,相当于"难得","一轴"指卷轴形式的诗稿。诗人用日常对话般的语气,瞬间拉近了读者距离。
第二联"能搜大雅句,不似小乘人"是夸赞对方:你写的诗句高雅脱俗,完全不像小乘佛教(注重个人修行)的僧人,倒像大乘佛教(普度众生)的胸怀。这里用佛教术语作比喻,既点明对方身份,又突出其文学造诣。
第三联"岳麓擎枯桧,潇湘吐白蘋"最有意境:岳麓山上的老松树傲然挺立,湘江水边的白蘋花自在开放。这两句既是写湖南实景,又暗喻友人像古松般坚毅、如白蘋般高洁。地名"岳麓""潇湘"的运用,让人联想到湖南的山水画卷。
最后一联"他年遇同道,为我话风尘"寄托期许:将来你若遇到我们的共同好友,请替我讲讲这些年的经历。这里的"风尘"既指旅途劳顿,也暗含人生沧桑,平淡话语中藏着深厚情谊。
全诗亮点在于:用"枯桧""白蘋"等常见景物塑造高洁形象;将佛教术语自然融入诗句;结尾的嘱托看似随意,却余韵悠长。诗人通过日常交往、山水风物、未来嘱托三个层面,展现了一段超脱世俗的方外之交。
裴说
裴说,桂州(今广西桂林)人。唐哀帝天祐三年(906)丙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考官:吏部侍郎薛廷珪。裴说生于乱世,早年窘迫于乱离,奔走于道路。诗句"避乱一身多"引起众人共鸣。自幼勤奋攻读。曾任补阙、礼部员外郎,天祐四年(907),天下大乱,裴见升迁无望,即携眷南下,唐朝灭亡,全家于湖南石首一地约住半年,又因战火波及,再向家乡逃难,不久,于旅途中死去。裴说为诗讲究苦吟炼意,追求新奇,又工书法,以行草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