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春天的场景,诗人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哀伤和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小楼吹断玉笙哀”,意味着在一座小楼上,伴随着玉笙的哀伤旋律,似乎吹断了忧伤的情绪。这里“玉笙”是一种精美的乐器,暗示了凄凉和哀伤的氛围。
第二句“春半馀寒去复来”,则描述了一种春意中的寒意,既是指季节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难以释怀,仿佛春天来了又去,就像寒意一样难以驱散。
第三句“五岁不浇坟土上”,这里“坟土”指的是坟墓的土壤,而“五岁”则暗示诗人已经五年没有去祭奠坟墓了,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遗憾。五年的时光,使这段思念更加深重,也更加沉重。
最后一句“望江心折刺桐开”,诗人将目光投向江心,看到刺桐花正在开放,刺桐花在这里象征着哀伤和思念,同时也暗示着生命的顽强和希望。诗人希望能通过刺桐的盛开,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生命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希望。
巩丰
(1148—1217)宋婺州武义人,字仲至,号栗斋。少受学于吕祖谦。孝宗淳熙十一年以太学上舍对策及第。历知临安县,政尚宽简。迁提辖左藏库卒。擅文辞,片词半牍,皆清朗得言外趣。尤工为诗。有《东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