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月溪羽士

月明溪水上,谁识步虚声。夜静金波冷,风微玉练平。
自知尘梦远,一洗道心清。更弄瑶笙罢,秋空鹤又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溪边月下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内心的宁静和超脱。下面逐句解析:

首句“月明溪水上”,描述了一个明亮的月光洒在溪水上的美丽景象。这里“月明”强调了月光的皎洁明亮,“溪水”则是诗人所处的环境。

“谁识步虚声”,意思是说,谁能理解道士在月光下吟诵的经文或唱的歌曲(步虚声)。步虚声是指道士们在修炼或祈祷时吟诵的经文,此处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境遇与环境。

“夜静金波冷,风微玉练平”,这两句继续描绘夜晚溪边的宁静景色。夜晚非常宁静,月光下的溪水显得格外清澈和冷冽。“金波”指光亮的水面,“玉练平”则是形容月光下的水面平滑如玉,两者共同描绘了夜晚溪水的静谧之美。

“自知尘梦远,一洗道心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超脱。诗人感到自己远离了尘世的烦恼,内心变得清澈宁静,仿佛心灵得到了净化。这里“尘梦远”指的是远离了纷扰的尘世生活,“道心清”则指心灵纯净,追求道家的清静无为。

“更弄瑶笙罢,秋空鹤又鸣”,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溪边吹奏瑶笙后,夜空中传来了鹤鸣的声音。瑶笙是一种古筝,这里指诗人吹奏的乐器。而鹤鸣声则象征着高洁和灵性,鹤鸣在古诗中常被用来象征隐逸之士或超凡脱俗的精神状态。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溪边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体验,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