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杂画 其十六

强臣欲窃晋山河,万骑西来奈尔何。
此日新亭迎候者,侍中不及谢安多。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东晋时期的一段历史故事,用对比手法讽刺了当时朝廷的软弱无能。

前两句说的是权臣桓温想篡夺晋朝政权,带着大军西进(指向首都建康进发),但拿他没办法。这里"奈尔何"三个字特别生动,写出了朝廷面对强权时的无奈。

后两句用了个对比:新亭(当时官员们迎接贵宾的地方)迎接桓温的人很多,但真正像谢安那样有骨气、能稳住局面的大臣却很少。"侍中"是高级官职,这里代指朝廷官员。诗人通过这个对比,讽刺了当时官员们趋炎附势、缺乏担当的风气。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具体历史事件反映普遍现象,让人联想到任何时代都可能出现的权臣当道、官员软弱的局面 2. "不及谢安多"这个对比特别犀利,不说"没有谢安",而说"不如谢安多",暗示还有少数有骨气的人,但大多数人都很软弱 3. 语言简洁有力,像"奈尔何"三个字就包含了无奈、愤怒等多种情绪

这种借古讽今的写法,让读者既能了解历史,又能联想到现实,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郑文康

(1413—1465)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