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士在山中悠然生活的画面,充满了自然与诗意的和谐。
首联"万山深锁竹房幽,寒碧欺春恰似秋"写的是山居环境:竹林小屋被群山环绕,幽静深邃。春天的山色带着寒意,青翠得像是秋天一样。"欺"字用得巧妙,仿佛春天在故意假装成秋天,突出了山中的清冷氛围。
颔联"人醉药炉凭鹤看,窗闲吟笔被猿偷"是生活场景的特写:主人可能一边煎药一边饮酒微醺,任由仙鹤在一旁静静观望;窗边闲置的诗笔被调皮的猴子偷偷拿走。这两句通过鹤与猿的加入,让画面顿时活泼起来,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趣味。
颈联"护岩苔色侵衣润,逼枕溪声入梦流"转入感官描写:岩石上的青苔湿润,似乎要把绿色染到衣服上;枕边能听到溪水声,仿佛随着梦境一起流淌。这里用"侵"和"逼"两个动词,把静态的苔色和溪声写得充满动感,好像它们主动与人亲近。
尾联"童子扫花关莫掩,恐妨诗社客来游"突然有了人声:嘱咐童子别关院门,怕耽误了诗友来访。这一转笔让整首诗从独居的静谧转向对友情的期待,在孤寂中透出温暖。
全诗最妙的是把隐居生活写得既超脱尘世又不失人间烟火。通过"药炉""吟笔""诗社"这些细节,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避世者,更是一个有生活情趣的文人。诗中动物(鹤、猿)、植物(竹、苔)、自然元素(溪水、山色)都像朋友般与主人互动,这种拟人化的描写让整座山都有了生命。
褚伯秀
名或作师秀。宋临安钱塘人,号雪巘。博学有卓行。宋末入天庆观为道士,以清苦节行著闻。有《南华真经义海纂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