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黄昏到夜晚雁荡山灵峰的宁静美景,语言简单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写黄昏时分的山色变化:群山在暮色中逐渐模糊,天边最后一抹晚霞也完全消失。这里用"隐隐"和"消尽"两个词,生动展现了光线渐暗的自然过程。
后两句转入夜景描写:诗人来到山头的云树下,意外看到东海之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璧月"形容月亮像玉璧般晶莹剔透,与"澄澈"相呼应,突出月色的纯净明亮。
全诗通过时间推移(黄昏到月出)和空间转换(山间到海上),用"群峰""云树""海上月"等意象,构建出空灵悠远的意境。最妙的是最后突然出现的明月,就像电影镜头突然给的特写,让整幅山水画瞬间亮了起来。这种从朦胧到明亮的转折,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