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悼念友人陈西崦的挽词,情感真挚而深沉。
首联写陈西崦离开故乡多年,却早早选择在深城(可能是隐居之地)定居。这里暗含他淡泊名利、不慕繁华的性格。
颔联用典,但表达很直白:他宁愿像东汉隐士少游那样安贫乐道,也不愿像西汉子公那样靠攀附权贵谋取功名。这两句突出了陈西崦高洁的品格。
颈联描绘晚景:夕阳下的灵光殿(象征逝去的辉煌)和春风里的下泽车(平民的简朴生活),形成对比,暗示他一生经历了繁华与平淡,最终归于朴素。
尾联情感升华:虽然陈西崦已逝,但他的精神如“空同”(自然)一样充满生机;而作者自愧不如,觉得千百年后,自己仍比不上曹蜍(可能指某位贤士,或象征高洁之人)。这里既有对友人的敬仰,也有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和象征,展现了一位隐士的高尚品格,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自我反思。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