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

露沾无遗草,月明先到山。
披衣出郊外,步缓心自闲。
偕行只影亲,细语幽泉湲。
去去十余里,村村傍林峦。
枯冢间茅屋,生愚与死顽。
鸣鸡惊人耳,敢辞行路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夜晚独自漫步郊外的所见所感,通过宁静的夜景和偶遇的村落,表达了孤独与闲适交织的心境,以及对生死、愚顽的淡淡思考。

开头四句写夜行的起因:露水打湿了所有野草,月光先照亮了远山。主人公披衣出门,在郊外缓步行走,心情悠闲。这里用"露沾无遗草"和"月明先到山"两个细节,立刻让人感受到夜晚的静谧与清冷。

中间四句写行走过程:虽然独自一人,却觉得影子是最亲密的伙伴;听着泉水细小的流淌声,不知不觉走了十几里路,看到一个个依山傍林的村庄。这里"偕行只影亲"特别巧妙,把孤独感写得温暖而富有诗意。

最后四句写所见所思:荒坟和茅屋交错,活着的人愚钝,死去的人顽固(这里可能是对生死常态的感慨)。突然的鸡鸣打破寂静,让人意识到路途的艰难,但主人公并不畏惧。结尾的"敢辞行路艰"透露出一种坦然面对人生困境的态度。

全诗就像一段安静的夜行纪录片,没有激烈的情感,却在月光、影子、泉水、村落这些平常景物中,藏着对孤独的享受和对人生的思考。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步缓心自闲"的从容,以及即使听到"惊人耳"的鸡鸣,依然坚持前行的淡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