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

虎抱龙关气未消,钟陵葱郁正干霄。
秋风铁骑悲三国,夜雨歌魂怨六朝。
燕子矶边云自起,鸡笼山畔鸟空谣。
隔江玉树声何杳,惟有沙头晚落潮。

现代解析

这首《金陵》通过描绘南京(古称金陵)的景色和历史,抒发了对朝代兴衰的感慨。全诗用生动的画面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这座古城的沧桑与厚重。

首联“虎抱龙关气未消,钟陵葱郁正干霄”以雄浑的笔触勾勒出南京的地理气势——虎踞龙盘的山川依然雄伟,钟山(紫金山)的林木茂盛直冲云霄。这里既写出了南京的自然壮丽,也暗喻其历史底蕴的深厚。

颔联“秋风铁骑悲三国,夜雨歌魂怨六朝”将时间拉回历史长河。秋风中仿佛还能听到三国时期战马的嘶鸣,夜雨里又似有六朝亡国的哀歌在回荡。诗人用“悲”和“怨”两个字,把历史上在这座城市发生的战乱与政权更迭的凄凉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燕子矶边云自起,鸡笼山畔鸟空谣”转向具体景点描写。燕子矶的云雾自然升腾,鸡笼山(今北极阁)的鸟儿徒然鸣叫。这两句看似写景,实则用“自起”“空谣”暗示这些景物千百年来见证历史变迁,却只能沉默以对。

尾联“隔江玉树声何杳,惟有沙头晚落潮”最为耐人寻味。当年陈后主《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早已消失,如今只剩下江边潮水日复一日的涨落。这里用“玉树”典故暗指历代王朝的奢靡亡国之痛,而永恒的潮声则象征着历史无情的轮回。

整首诗就像一部浓缩的南京史,通过虎踞龙蟠、钟山、燕子矶、鸡笼山等地标,串联起从三国到六朝的历史记忆。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让景物自己“说话”——云雾会升起,鸟儿会鸣叫,潮水会退去,这些自然景象与历史遗迹的并置,让人自然感受到:再辉煌的王朝终将逝去,唯有山河永恒。这种对历史兴亡的沉思,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