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顾云屋云山图
我识东吴顾文学,早岁丹青动黄阁。
挥毫得意傲王侯,霜刮虬髯面如削。
一自涂穷悲濩落,旅食南州梦非昨。
蛟龙为鱼气郁勃,散作春云满丘壑。
乾坤无地著茅茨,写向云根亦奇作。
荒林日色晓苍凉,古木风声晚萧索。
首阳蕨根秋土深,商岭芝苗今寂寞。
看图为问人何在,晚交注意归猿鹤。
挥毫得意傲王侯,霜刮虬髯面如削。
一自涂穷悲濩落,旅食南州梦非昨。
蛟龙为鱼气郁勃,散作春云满丘壑。
乾坤无地著茅茨,写向云根亦奇作。
荒林日色晓苍凉,古木风声晚萧索。
首阳蕨根秋土深,商岭芝苗今寂寞。
看图为问人何在,晚交注意归猿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顾文学的画家跌宕起伏的人生,以及他笔下充满意境的山水画作。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四句):
诗人用"我认识东吴的画家顾文学"开篇,说他年轻时画技高超,作品甚至惊动了朝廷高官(黄阁)。他作画时意气风发,连王侯都不放在眼里。这里用"霜刮虬髯面如削"的肖像描写,塑造出一个性格刚硬、面容瘦削的艺术家形象。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
笔锋一转,讲述画家遭遇困境后的生活。用"涂穷"(穷途末路)形容他的落魄,在南方的漂泊生活让他恍如隔世。但画家把胸中郁结的豪气(蛟龙之气)化作笔下的春云,布满山间。现实中无处安身的他("乾坤无地著茅茨"),把理想寄托在画中的云根山石间。画作里荒凉的树林、苍白的晨光、萧瑟的晚风,都暗示着画家内心的孤寂。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
诗人看着画作发出感慨:画中的首阳山(伯夷叔齐隐居处)只剩下蕨根,商山(四皓隐居处)的灵芝也无人问津,暗喻高尚的隐士精神正在消失。最后以"看图为问人何在"的设问,暗示画家可能已像古代隐士一样,与猿鹤为伴归隐山林了。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画家的人生起伏,暗喻才华与现实的矛盾
2. 把画作景象与画家心境完美融合,画中的云雾、荒林都是情感的投射
3. 结尾用历史典故(伯夷叔齐、商山四皓)深化主题,使个人命运有了历史厚重感
4. "蛟龙为鱼"的比喻特别生动,把画家受压抑的才气比作被困的蛟龙,化作云烟宣泄在画中
诗人通过欣赏画作,实际上是在解读一个艺术家的精神世界,感叹有才之士在现实中的困境。这种"借画写人"的手法,让普通的题画诗有了更深刻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