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教授见寄七言二首遂用其韵

贤哉蘧瑗晚知非,此道吾今亦庶几。
囊乏一钱聊自哂,家无三径不妨归。
冥鸿久已离矰缴,野马由来免靮鞿。
溪上月明船正稳,肯将簪笏换蓑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束缚的厌倦。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借用历史人物蘧瑗(春秋时期卫国贤大夫)晚年醒悟的典故,表明自己如今也领悟了相似的人生道理。三四句幽默地说自己虽然囊中羞涩(口袋里没钱),家里也没有像样的庭院(三径指隐士住所),但这并不妨碍自己选择归隐。

五六句用两个生动的比喻:像高飞的大雁早已远离猎人的弓箭(矰缴),像野马从来不受缰绳束缚(靮鞿),表达自己摆脱官场约束的轻松。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在溪上明月照耀下,安稳的小船里,诗人宁愿用官帽(簪笏)换取渔夫的蓑衣,形象地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而是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意象(没钱、野马、小船、蓑衣等),传递出深刻的人生感悟,展现了古代文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