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台城
秋之为气,正一番风雨,一番萧瑟。
落日鸡鸣山下路,为问台城旧迹。
老蔓藏蛇,幽花贱血,坏堞零烟碧。
有人牧马,城头吹起觱篥。
当初面代牺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门律。
何事饿来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
再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
酸心硬语,英雄泪在胸臆。
落日鸡鸣山下路,为问台城旧迹。
老蔓藏蛇,幽花贱血,坏堞零烟碧。
有人牧马,城头吹起觱篥。
当初面代牺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门律。
何事饿来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
再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
酸心硬语,英雄泪在胸臆。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台城景象和历史的词作,以秋天的氛围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观察。下面是对这首词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首先,词以秋天的气氛开篇。秋风秋雨带来了萧瑟凄凉的感觉。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来到台城,开始探寻这里的历史遗迹。
“落日鸡鸣山下路,为问台城旧迹。”
描绘的是作者站在鸡鸣山脚下,看着落日余晖,询问台城的历史。接下来的句子描述了台城的景象:
“老蔓藏蛇,幽花贱血,坏堞零烟碧。”
老蔓指的是藤蔓植物,这里用它们来暗示台城的古老和荒凉。坏堞指的是城墙上残缺的部分,零烟碧则形容这里有着淡淡的绿色。有人在这里牧马,城头吹起了觱篥(一种乐器)。这些描写展示了台城的破败和历史的痕迹。
接着,作者开始回忆历史上的事情。曾经的人们在这里恪守佛教的教规,吃斋念佛。但历史总有变迁,当饥荒来临,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改变:
“当初面代牺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门律。何事饿来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
这里描绘了一种现实的残酷和历史的无奈。但在困境中,人们依然坚韧不拔:
“再曰荷荷(这里可能是佛教用语),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
虽然生活艰难,但人们仍然保持坚韧的态度,接受现实的得失。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的感慨:
“酸心硬语,英雄泪在胸臆。”
即使心中酸楚,言语也要坚定。英雄们的泪水藏在心中,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现实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绘台城的景象和历史变迁,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观察。词中的描写既生动又富有深意,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现实的无奈。同时,作者的情感也深深融入其中,使得这首词充满了魅力和感染力。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