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长安感述七首 其六

燕市谁言侠烈多,绿杨桥畔只鸣珂。
曾闻莽室群称颂,不见屠门醉和歌。
所赖腐儒能赴鼎,即看神武立还阿。
伤心莫叹先朝事,寂寂寒蝉意为何(意,迦陵集作“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陈子龙的作品,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和政治现实的失望与愤懑。

前两句"燕市谁言侠烈多,绿杨桥畔只鸣珂"用对比手法开篇:表面上说燕赵之地(北方)自古多豪侠之士,但现实中只看到权贵们("鸣珂"指车马装饰声)在繁华处招摇过市,暗示社会已无真正侠义精神。

中间四句用历史典故暗讽现实:"莽室群称颂"指王莽篡汉时众人阿谀奉承,"屠门醉和歌"用《史记》中屠夫拒绝为昏君奏乐的典故,形成强烈对比。后两句说如今只能靠书生("腐儒")以死明志,而统治者("神武")却很快退缩回避责任。

最后两句"伤心莫叹先朝事,寂寂寒蝉意为何"是全诗情感爆发点:表面劝人不要为前朝伤心,实则用"寒蝉"比喻不敢发声的知识分子,质问这种沉默有何意义。括号里的异文"欲"字更强化了这种不甘心的追问。

全诗通过古今对比、反讽手法,揭露了明末清初士人面对政权更迭时的矛盾心理——既痛恨现实黑暗,又无力改变,最终化作一声充满无力感的叹息。诗中"绿杨桥""鸣珂"等意象优美,与"腐儒""屠门"等尖锐用词形成张力,展现出乱世文人特有的苍凉诗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