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先民部贞穆先生(名宗鍹,字儒美,崇祯己卯解元) 其一

天寒海水不相知,短世无劳折剑炊。
地下眉山称小友,人间望蔡失鹰师。
衿巾肃穆临千仞,梅棘孤青秀一枝。
从古词流匪有命,汨罗江上莫投诗。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一位名叫宗鍹(字儒美)的亡友所作。宗鍹是崇祯年间举人,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全诗通过四个层次表达哀思:

1. 生死相隔的无奈 开篇用"海水不知天寒"比喻生死两界的隔阂,说人已逝去,不必再为他准备饭食(折剑炊是古代祭祀习俗)。就像苏轼(眉山)在地下遇到这位才子会引为知己,而人间却永远失去了这位如雄鹰般杰出的导师。

2. 品格气节的赞美 用"千仞高山"形容亡友庄重崇高的品格,用"寒梅孤枝"比喻他在艰难环境中依然保持的高洁风骨。这两个意象形成强烈对比,既显其伟大,又暗含对其孤独早逝的痛惜。

3. 对命运的质问 直言自古以来文人多舛的命运,表面说"不要学屈原投江写诗",实则暗指亡友和屈原一样遭遇不公。这里用"汨罗江"典故,既表达对亡友文学才华的认可,又暗含对时代黑暗的控诉。

4. 艺术特色 全诗善用对比手法(海水/天寒、地下/人间),通过苏轼、屈原等历史人物作衬托,既避免直白抒情又深化了情感。最后用"莫投诗"的反语,反而更强烈地表达了悲痛之情。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典自然不生硬,比喻贴切不浮夸,在克制的情感表达中蕴含着对友人品格才华的敬仰,以及对命运不公的愤懑,展现了传统文人悼亡诗的深厚功力。

0